网站标志
当前日期时间
全站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台湾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象泰华夏导航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我与雷锋结缘”―――访雷锋团原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周道海
中国雷锋网    2020-04-26 11:22:27    文字:【】【】【

  作者:蔡建勋

  面前坐着这样一位军人,目光炯炯有神,一身挺直的脊背,坚毅的脸庞挂着亲切的微笑,也透露出岁月磨砺后的成熟。这样一名军人,自然有许多可以述说的过往,而与他人不同的是他25年的军旅生涯始终与“雷锋”二字紧密相连。在春潮涌动的三月,他接受了我的采访,讲起雷锋团,谈起宣传雷锋,无限的回忆便从他的记忆深处唤起,我也渐渐沉浸入他充满虔诚和深情的讲述中……

周道海声情并茂地讲述雷锋故事。

  一封“告状信”反映了雷锋传人风采

  从小周道海的心中就萌生了一个绿色的梦想,想成为一个“血染的风采”的英雄形象。1990年12月,梦想悄然发芽,周道海来到了辽宁抚顺“雷锋团”,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91年3月,全国掀起了改革开放后的又一个学雷锋热潮。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每天都会迎来如潮水般涌入参观的各地群众,年轻的他深受震动。“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锋震撼心灵的话语,不仅折射出雷锋精神的永恒魅力,也赢得了世人的高度礼敬和历史的长久景仰。

联合国秘书长副特别代表萨雷达里安授予周道海联合国荣誉勋章。

  正是在这种环境的教育熏陶下,他不仅校正了自己的人生航向,还从此和雷锋结缘。

  1991年5月的一天,连队战友在聊天时偶然提到:“当兵都6个多月了,咋从来没有见到过团长?”作为“雷锋团”团长,我认为更应该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向春天般的火热”,怎么会离兵这么远呢。一席话毕,血气方刚的周道海竟连夜写了一封“当兵6个月,不知团长长啥样”的读者来信,寄给了《前进报》社编辑部,向上级说说这个不“亲兵爱兵”的领导。没想到,正是这一封“告状”信,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6月30日上午,一位中校军官径直来到队伍前,朗声说道:“同志们,我是来向大家道歉的,请原谅我没有来看望你们。”说完,举起右手久久地向每名战士敬礼。最后大家才知道他就是团长马剑,收到 “告状信”后专程赶来向战士道歉的,而事情的原委是:团长为了早日完成营区搬迁工作,带领官兵日夜奋战,好几年没能回家探亲;为了节约资金,他不惜屈下身子带领官兵捡废铁;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经常超负荷工作,好几次晕倒在工地上……团长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周道海,也涤荡着他那颗懵懂无知的心。他鼓起勇气奋笔疾书,一篇题为“一封读者来信,引出团长道歉的故事”的新闻特写刊发在《前进报》上。此后,雷锋团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了他源源不断的灵感,《永远的丰碑》、《雷锋团的新故事》等一篇篇生动感人的文章把“雷锋团”官兵的精神风貌展现在大众面前,而他也正式成为宣传雷锋战线上千万官兵的一员。

雷锋团维和官兵正在排除氯气险情。

  1993年,因为在新闻报道上的出色表现和自身过硬素质,他被团队推荐参加军校招生考试,并被解放军长沙工程兵学院录取。到了工程兵学院,周道海处处以雷锋为榜样,潜心求学,在学习训练等方面均表现优异。而且无论课业如何紧张,他都抓住点滴时间与战友一块搜集雷锋故事,探讨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当时的工程兵学院一直在号召”雷锋出自工程兵,工程兵学院官兵要带头学雷锋”。周道海踊跃响应,期待能发挥自己熟悉雷锋,传播雷锋的优势更加深入的弘扬雷锋精神。一次机缘巧合,他与时任政工科科长的笔者沟通了这一想法,两人一拍即合。随后他们深入挖掘,密切合作,先后在《军事博览报》、《当代商报》、《长沙晚报》、《望城报》等媒体发表雷锋事迹宣传文章,真正实现了“在雷锋家乡宣传雷锋”。周道海将抚顺雷锋团的精神养分注入了长沙本地肥沃的雷锋土壤,播撒下了一颗颗雷锋精神传承的种子。

  一次“大考验”折射出雷锋事迹感化成果

  1995年6月,军校毕业分配面临着留校当宣传干事和原单位两个选择。当时,他犹豫不决,因为留校应该是每个军校生梦寐以求的,发展空间和生活条件都比野战部队好。而且他的老家在南方,家人和朋友也都希望他能留下来。这个“大考验”面前未来何去何从?但是当他的思绪集中在和雷锋结缘的过往,一切都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他想起了自己是“雷锋团”的一个兵,也想起了雷锋的名言:“一个革命者,要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时刻都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今面对考验,我作为团队培养出来的骨干,怎么能为一己之私而背弃誓言呢?

  主意一定,1995年7月,周道海毅然回到了“雷锋团”。刚到团队,他就投入了抚顺“7﹒29”抗洪抢险战斗中。在保卫大伙房水库大坝的日子里,官兵们临危不惧,置生死于度外,视危难如坦途的英雄事迹,又一次激起了他心中的热血,很快长篇通讯《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前进报》、《中华英才》、《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当时团队抗洪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辽沈人民,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团团集体一等功。

  抗洪抢险结束后,周道海被调入团政治处任新闻干事,专门从事宣传工作。团队官兵的战斗意志和可贵品质持续激励着他。他开始认真收集整理了一茬茬官兵“学雷锋、做传人”先进事迹,撰写了《千万里追寻着你》、《他们是雷锋的传人》、《永远的雷锋永远的团》等300多篇通讯报道分别在《中国国防报》、《前进报》、《抚顺日报》等报刊上刊登,他也被40集团军、沈阳军区机关领导赞誉为“雷锋团”学雷锋的“活字典”。

  1998年8月,史无前例的特大洪灾危急着辽沈人民的安全,“雷锋团”受命北上参加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抢险战斗。抗洪一线,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深受震撼的周道海又一次执起战斗的笔锋,连续采写了《雷锋团来了》、《战斗在万保大堤上的雷锋团》、《士兵的忠诚》等一系列稿件。在他的协调下,《哈尔滨日报》还开辟专栏,专门刊登“雷锋团官兵抗洪日记”,极大地鼓舞了抗洪斗志。

  2003年年初,团里迎来学雷锋活动史上的又一个春天。为了撰写好团队在全国全军的经验介绍,周道海在集团军组织处长顾江桥的带领下,在北京连续工作10多天,撰写出了《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的经验事迹报告稿。时任政委修长智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回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迎接首都13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和“与时代同行”大型晚会的保障中。活动结束后,他广泛收集资料,日夜打印校对,编印了《与时代同行》资料汇编,为团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风雨无阻,争分夺秒,笔耕不辍,周道海以饱满的热情,惊人的毅力持续着宣传雷锋精神的工作,过程虽然艰辛,但也收获颇丰。按他的话说:“那个时候,真的很累很辛苦,但却感到从未有过的充实和快乐,我为我的选择骄傲和自豪!”

 

周道海慰问困难群众。

  一次“走出国门”展示了雷锋精神伟大魅力

  周道海的雷锋宣传不仅在华夏大地胜放,也把火种洒向了海外。

  2004年,周道海以政工组组长的身份参加了团队首批赴利比里亚维和行动。利比里亚历经战乱,人民群众渴望和平,渴望建设的愿望尤为强烈。为了加强两国人民的联系和沟通,作为雷锋生前所在团,部队坚持执行任务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

  部队刚进驻维和营地,周道海就带领王军、公祥忠亲自设计建设了雷锋事迹展览室,展室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分十大部分共展出雷锋各个时期图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图片、学雷锋活动图片以及雷锋团建设图片150多幅,并配有中英对照说明。展馆开放后,先后邀请了联利团总司令奥潘德将军、副总司令奥瓦尼德将军和国际维和组织、四个战区的司令官、副司令官共70多人观看了雷锋事迹展。随后,红十字组织代表,大吉达省政府官员,埃塞俄比亚、孟加拉、爱尔兰等国军人也应邀来到展览馆参观。

 

利比里亚人民参观维和部队驻地建造的雷锋展览馆。

  为了更好的弘扬雷锋精神,维和官兵还坚持走出去宣讲。第一站,他们来到了利比里亚大学。当时校长葛里克里预先提供的小会议室根本无法容纳热情的学生和老师,报告会被转到了学校广场。张副政委向学校赠送了雷锋文化衬衫、足球、英文版雷锋故事书,并详细做了雷锋事迹报告。一个多小时的报告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葛里克里校长也发表了感谢中国工兵的讲话,并亲笔题写了“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伟大的战士,中利友谊天长地久”的赠言。及至临别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一个个举着我们的故事书高呼:“Thank you,China-LeiFeng”。随后,团队又先后到彼赫鲁中学、绥德鲁中学以及附近的红十字学校进行了宣讲。7月15日,大吉达省省长彼德亲自率领12所中小学的40多名师生代表前来参观。雷锋身上热爱祖国、勤劳朴实、助人为乐、刻苦学习的精神感染了每一名代表,他们一遍遍地朗诵、抄写雷锋日记。当我们把中英文版《雷锋故事》送到学生手中时,很多人立即打开,高声朗读:“That in his word is to put the limited life into the limitless undertaking of serving the people(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绥德鲁市教育局局长慨叹地说:“我们敬仰上帝,因为上帝能带给我们光明,今天,我看了伟大的战士雷锋的事迹,我相信,他能给我们带来友谊和力量。”

  11月25日,大吉达省政府举办了“‘读《雷锋故事》’演讲会”,4名学生分别登台演讲,20名青年分四个小组展开了雷锋知识竞赛。最后,荣获演讲第一名的绥德鲁多功能高级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克里斯蒂娜,不仅能流畅背诵雷锋名言警句,还能熟练讲出《雷锋故事》中的任何一个章节。她在演讲中虔诚地说:“我喜欢雷锋,不,应该说我爱雷锋,他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帮助他人,我也想成为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真正做一个为利比里亚人民无私奉献的雷锋。”质朴的话语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无比温暖。

  团队在宣传雷锋精神的同时,还以实际行动做雷锋。战士们冒雨架设桥梁的事迹感动了利比里亚政府和人民。利比里亚外长尼梅利视察后感慨道:“只有把这里当成自己国家的人,才会在狂风暴雨里干活!”驻地一位刚出生的婴儿伊芳感染了疟疾,她母亲只能把她泡在一盆冷水中降温。军医谢正国得知后,立即用药物对她进行了悉心治疗,挽救了这个小生命!还有一天,绥德鲁市区两个氯气储存罐突发泄漏,上万居民纷纷逃离家园。在紧要关头,“雷锋团”维和官兵挺身而上,对泄漏氯气实施紧急抢险,保护了近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维和期间,团队维和官兵还战高温、冒着酷暑和随时会出现的战火威胁,为当地抢修道路、架设桥梁、扑火救灾、打井供水等,做好事多达500多件次,使中国雷锋和蔼可亲的形象深入人心。

  丰富的素材一如既往地激发周道海的创作灵感,他采写了新闻稿件100多篇,被《参考消息》、《解放军报》、新华网、利比里亚电台等国内外媒体刊载,其中《氯气排险》荣获全军“我的维和故事”征文三等奖;参与编辑出版了《中国雷锋在非洲》书籍,全面总结了将雷锋精神带到西非的动人故事,成为新时期雷锋精神走向世界的见证。

  从与雷锋结缘的那一刻起,周道海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始终以雷锋精神传承作为自己的使命。无论身处何地何位,一颗赤子之心始终滚烫如初。他用最美的笔触书写雷锋,书写雷锋团,赞颂每一个传承雷锋精神的人,每一件作品都像一把火炬,传递着鼓舞人心的隽永和温暖。

踏着雷锋的足迹前进。

  采访的最后,周道海深情的说“回望25年的军旅之路,我一直与笔为伴,以笔为荣。在我的笔下一个个学雷锋典型不断走进群众的视野,他们有的立了功,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行业标兵,有的成为社会学雷锋的带头人……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虽然我已经离开“雷锋团”到了某部当政委,但我与雷锋缘分更深,对雷锋精神的信仰更坚定。无论昨天、今天,还是明天,我的心中永远保持着对雷锋的热爱和崇敬,我也将一生坚守着《雷锋团战士荣誉证书》扉页上的寄语:“无论你在哪里,你都不要忘记,你和雷锋伟大名字连在一起!”

  (照片由周道海提供)

  作者简介:蔡建勋,国防科大原工程兵学院大校,历任教员、干事、科长、主任、政委等职。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会员、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湖南省作家协会和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摄影师。长期坚持学习、宣传雷锋、雷锋部队、雷锋家乡和身边的雷锋,用文笔、镜头、心灵记录彰显雷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先后有4000多篇作品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湖南日报、长沙晚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采用,入选《中华英模》《从军旗下走来》等多部辞书。2019年12月,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联系人:蔡建勋  

  地址:长沙市开福区徳雅路1116号丝茅冲军休所

 

【责任编辑:高帅】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脚注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2号中盛大厦 邮编:100038 
电话:010-53352622 监督:010-57187769    
Copyright:中国雷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底部信息
自定内容
底部信息
自定内容
底部信息
多行文字
中国雷锋网是以“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文化”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政策理论为研究方向,紧密联系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聚集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为共同促进雷锋精神、雷锋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多行文字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雷锋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多行文字
合作:010-53352622
监督:010-57187769
投稿:zglfbbjb@163.com
自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