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标志
当前日期时间
全站搜索
广告位
广告位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自定内容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陕西  甘肃  青海  台湾  内蒙古  广西  西藏  宁夏 
象泰华夏导航
当前位置
文章正文
茨淮岁月
中国雷锋网    2021-03-12 13:26:38    文字:【】【】【

  中国雷锋网讯(张沛然、郭战领、徐君)报道:茨淮新河东起怀远县尚桥,经蒙城35公里、凤台、利辛西至阜阳茨河铺,全长100多公里接入淮河,系全人工开挖的。时间从1971年11月10日动工到1976年竣工通水。尚桥河口400米深8米,大兴230米、插花200米,三段施工六年,每段两年。在那个没有机械每天都吃不饱的年代,就凭着数十万人的双手,硬是把数十亿立方土挖走成河筑坝,真是天大的奇迹。毫不夸张地说,可以与大运河苏伊士运河相提并论。现在,走在茨淮新河大桥上对子孙们说这是人工开挖的,没有一个人相信。鉴于此,有必要翻开这段历史,了解茨淮的岁岁月月,是怎样的流汗,怎么的流泪。补上这苦涩的一课,也是这些即将作古人的责任和义务。

  1971年开挖茨淮新河的背景:国家层面以工代赈做大工程,把阜南颍上蓄洪区的水直泻淮河入江减少水患。政治上,听毛主席的话,跟共产党走,一定把淮河修好,党叫干啥就干啥。对民工而言,一个劳力上茨河,吃上好面馍,省了一个人半年的粮食,养老养小,反正干活累不死人何乐而不为。当时,有句顺口溜:在家挣不了工分没啥活,要吃好面上茨河。这年的11月10日蒙城民工2.5万人到尚桥西枳子湖南岸工地。任务是在枳子湖中筑一条大坝,运土工具是独轮车。住的是人字形草庵,睡地铺。伙房是有立柱的草房。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期的最大问题是吃饭。面粉是85粉,草不是柴草,是煤。那个年代,谁家会烧煤呢?支什么样的锅灶够一百多号人吃饭。锅的口径是1米,每个大队都带有30x70x100厘米打铁用的大风箱。没有砖头,没有土坯,只能用泥巴垒2米高,再高就会塌。2米的烟筒烧柴草还可以出烟,烧煤的烟太大,根本出不完,不出烟就没有火头,没有火头锅就很难烧开,大风箱就得不停的拉。你累了换我,我累了换他,一顿饭几个钟头都做不好。伙夫越手忙脚乱,极近崩溃,民工越幸灾乐祸,敲碗催饭,此起彼伏。即使把饭做好了,由于是白面馍,大伙真是个能吃,一斤干面做两个馍,民工有的一顿能吃五六个。吃面条大多都是两小盆,根本不用碗,食堂是永远做不够民工吃。这一期到阴历腊月20几放假回家过年,谁都不愿意做饭。更有甚者,小涧公社还累死一个拉风箱的做饭的。我呢,本来是民工,成分高不可以做饭,但由于我会烧窑,整天和煤打交道,先叫我帮助支锅。别的大队烟筒只有人把高,我们大队由于采用木柱作支撑,里外糊泥巴,烟筒3.5米不塌。锅灶不用拉风箱,很好烧。受表扬后我又上工了,但做饭的不会烧煤,我再回伙房专门烧锅,正式成为伙夫。这叫做伙夫伙夫,有火才有福。我们大队123个民工没有因为吃饭问题耽误过,而且馍白馍大。这里的奥妙在于用罗面的簸篮和面,留大块面头,发酵好,馍就白、馍就大。由于吃饭及时,工程也先进。我又在锅灶内加装热水循环器,热水随便用,洗脸、洗脚、擦澡。我这个伙夫当的,风生水起,令周围大队及公社干部刮目相看。说实在的,在当时,民工2个多月是不洗澡的,没地方洗,没钱到20里外的县城洗,也不会给你时间洗澡。冬季的棉袄内褂是一直穿着没法洗,要洗也没有啥换,生着虱子,长满虮子。下雨下雪出不了工,大家共同的做法就是脱褂子逮虱子挤虮子。没有文化娱乐,没打牌的来马的。破四旧,也买不着扑克,没有商店敢卖。干活吃白面馍在当时就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享受,别无所求。别的伙夫累死累活,我们大队李全友、史建礼和我三人,有忙有闭,乐不思蜀。

  1972年春,我被调到公社做厨师。公社自带几百块砖,烟筒5米,锅台抹水泥,干净卫生。干部和工程修理人员等23人,大伙都是买饭票吃饭。公社干部赫朋杨、宋登山从不占食堂的便宜,即使县里来的干部来食堂吃饭,也是从管伙的谢春秀那里拿粮票和钱买馍票菜票,公社干部连一句客套话都不说,更不说请吃饭。很正常,很坦然,一切按规矩办事。我这个厨师掌勺,也不因是干部就多盛,一视同仁。我自己做厨师,也是一丝不苟。1斤面粉1毛7分,做成馍是1.5斤分成6个,每个2两5,每个3分,多出的1分是煤钱。面案上放着盘称,多了切掉,少了从来。即使这样,也出了一件天大的事。事情是这样的,谢春秀7角3分1斤买了8斤猪肉,放在案子上都被一只黄狗叼走,没追上。这可了得,5块8毛4,怎么为?最后我想了一个冒险办法。厨房门晚上拴上绳,水桶里放点骨头,桶沿拴活套绳,在被窝就能操作。不出所料,下半夜,这个黄狗又来了,当头伸桶里时,我俩拉紧绳套。杀了这条狗,剥的皮,肠子等趁夜埋了。等到明天中午,大家吃到了丰盛的“马肉”。1毛钱就盛一碗,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还说很便宜。可不知,这个骗局是怕走漏风声,当地人闹事。公社的两个干部现已作古,到死都不知,马肉乎狗肉也。公社厨师这活,我是闲多忙少,但是公社安排我解决24个大队的吃饭锅灶问题。很快。烟筒垒起来,锅灶都改成自拉风,再不用拉风箱了。吃饭不耽误,工程进度也快了,辛集成了全县先进单位。

  由于天气逐渐较暖,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民工几万人住在2平方公里的地方,厨房离大小便的土坑,大多不超过50米。在吃过饭至上工前的这段时间,民工一字排开蹲坑大便,白屁股一行行,史(屎)无前例。没有厕所,没有任何遮挡,方圆几里尽男人,不用遮丑挡羞。大便很快被当地掏走,但小便浸入地下,雨雪一化,4米5米深的井水被尿液污染,烧的水尿味很重,做面条时还不太突出,烧稀饭简单没法喝。情况很快反映到县指挥所,县里即组织人员筑送水渠5公里,几台10吋水泵不停送水,由于路途渗漏,沿途污染,送到五公里外已不堪入目。在那个没有水管的年代,没有尿味还是可以做饭的。总的讲,茨河前期,吃喝拉撒的问题,是在不断发现,不断解决的过程。拉了就要擦,县里就有了草纸供应。

  1972年秋9月,也就是上茨河前1个多月,县指挥部认识到后勤跟不上就影响工程的重要性,成立了后勤领导小组。组长,冷冻机厂厂长杨作凡,副组长,农林局长卢西荣,统管后勤工程及机械抽水等。供应组长,杂品公司股长杨文坤,副组长,煤站站长李芳伦,还有直属库粮站站长李贺行,决定在东关河边煤站选拔支锅节煤比赛,我荣幸受邀比赛。比赛规则,自己支锅,大锅相同,每个锅灶称煤10斤,每锅60斤水烧开,谁用煤多少排名次。我自己支锅,自己烧至水开,用煤3斤7两,有的人支的锅10斤煤烧完了,水也没开,我理所当然的首屈一指。被录用为县指挥所后勤支锅节媒技术员,杨文坤是我的领导。同时加入的还有原县节能办的赵师傅,王集公社的陈思强,板桥公社的方振甲等人进入茨淮新河指挥部后勤组。这年冬季开工,我们组分片包干支锅改灶,彻底摆脱拉风箱做饭的历史,节媒成绩显著。用煤站站长李芳伦的话说,这一期煤站少拉了几十车煤供应。在那个政治第一,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蒙城县茨淮指挥部的领导们,能用比赛的办法,选贤取能,使我这个地主成分23岁的青年进入县指挥所干实事,发挥一技之长,领导是要冒风险的,实属不易我终生感谢他们。

  尚桥的最后一期,后勤跟上了。吃饭不耽误了,工程却出了大问题。原来在枳子湖上的大坝由于重力作用下,加上湖底淤泥过厚,发生了大坝淤泥流动,大坝下沉3米多,500米外的河道里,一夜之间长出了几米高的土丘,几万方土。蒙城民工还是无条件服从设计,重新筑坝,挖走於土,无怨无悔。就这样尚桥两年工程在问题百出又被逐个解决的情况下完成了。

  1973年秋,蒙城工程转到本县大兴工段,县指挥部设在大兴集北三里焦庄。指挥部提前采购了20万砖头,供应18个公社,每大队可分500块垒烟筒,铺锅面。每个大队两口一米的锅,刀形炉条8根,生铁铸成。开工前又举办了支锅学习班几十人。烟筒56x56厘米双桶抽烟,供两个大队同时使用,起名为团结社,效率是每斤烟煤可烧开23.7斤水,节媒一半。这年11月10日又准时开工了,一两天时间7.5米烟筒林立,庵棚搭成,民工很快就进入工地挖土施工。这年,蒙城机械组在工地上发明了土拉坡机。原理是:用架车钢圈在岸上固定成定滑轮,绳索通钢圈改变用力方向,八个人用力向下拉,加上人体重量,脚下好用力,一车土飞快的就运上岸,省力三分之一,速度快1倍。工程进度比阜阳地区其他县快一倍,这一发明很快被其他县推广,但每个公社都有工伤事故出现。好景不长,挖到4米深时,遇到了2米厚的青岗土。青岗土比砂礓土还难对付,简直就像石头。用铁锹两人也蹬不动,用镢头,一扒一小块,装一车土要花大半个小时。这时县武装部出了大力,用炸药雷管炸。很快就解决了难题,而且没出现安全问题。工程进度飞快,到腊月20几放年假,工程完成量比其他县还是快一倍多。实践检验了发明创造也是生产力的真理。当浩浩荡荡的回家民工快到八里蔡至县城时,天气突变,气温降至零下10多度,足有10多级以上的寒风夹着雨雪冰凌,铺天盖地,民工寸步难行,5米外都看不见物体。情况突变,当时的县指挥部是胡尚营带队。他立即通知县城所有的旅社、宾馆、学校、机关立即无条件收容民工,并且要求安排食宿,等到天气变好了才回家。令行如山,县城各单位,都冒风雪接民工入住,当民工们走进各单位时,泪流满面。无不感激共产党,感谢毛主席,感谢县领导爱民如子。50年前就有这样的县干,我们应该为其竖碑立传。过年开工后,全国水利后勤表彰大会在江都水枢纽召开,卢西荣、杨文坤、李芳伦和我四人参加。蒙城县被评为全国水利后勤先进单位,得奖状一张,水利部长钱正英发奖。之后是参观南水北调工程江都水利枢纽。我们是第一次见到抽水机出水管可站下一个人,太壮观了。在江都买的雨伞胶鞋全部上缴了,钱和粮票一分不差的向黄会计报了账。据说黄会计又把雨伞胶鞋交给工程队用了。那时的干部公私分明,用放大镜也找不出脑子里半点占公家的便宜。至74年,蒙城后勤组可忙坏了。省建队都可以修阚疃闸,但烟筒1米直径14米高,就是不拉风,做不好饭。我带几个人去,半天就改灶完成,手到病除。阜阳地区的另外几县,也请我们去培训,去讲座。三分钟点火法,满锅膛煤火。一斤烟煤当场烧开20多斤水,让培训人员和领导目瞪口呆,拍手称奇。由于锅好烧,火力猛,全县各公社都出现做米饭煳锅加生的现象。做米饭如何不煳锅我早就胸有成竹。原理很简单:大米吸水后是在100度左右焖25分即香熟。由于火没控制好,就冒黄烟煳锅,一闻到煳锅就关火,没蒸汽了,就加生。我制定两套方案:(1)1斤米加开水6两,放在饭盆里大火蒸30分钟即可。(2)烧开水后再快速下米,大火3分钟,等水吸收快完时,立即快速盛在蒸笼里,大火25分钟即熟。这两种办法全县很快被推广。大兴工段在本县辖区内,民工的蔬菜供应是充足的,用民工的话说,虽然累点,但天天吃得像过年。文化方面,县电影队一月放映一次。人山人海,也没发生踩踏事件。由于离家近,家里人也可换民工干几天。大兴工段夏天还发生一件事:2105型20匹柴油机抽水时飞车了,县机械组21岁青年(姓名记不住了),去关停柴油机,柴油机爆炸,当场没命。县里给口棺材,安慰金可能是200元了事。家属太伟大了,伟大的使现在人都不敢相信。

  75年76年蒙城县工地在插花集南8里潭铺。全县的烟筒不用砖了,全部是1.5毫米铁皮烟筒8米高。民工住的是有立柱的草房,进房也不用弯腰90度了。生活方面,每周都可吃一顿带肉的菜,也可喝8毛的白酒,吸9分钱一包的丰收烟。工地上也用上了机械拉坡机。一架车土,挂钩向钢丝绳上一卡,很快就拉上岸。文化方面,工地上有了有线广播,女播音员叫李蜜蜜,每天,“民工同志们好,蒙城工地指挥所现在开始广播了”。一句问候能让民工们干劲十足地兴奋半天。电影经常放,女放映员叫段小爱,看电影和争睹小爱的芳容,都会在放映前引起小小的起哄。工地医院一个女护士叫刘晓红,周到细至的护理也让病人唯有住院才可休息变得那么的温馨。老话一句,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下雨下雪不上工时,民工普遍可以打牌,下注一般是1分钱。县指挥所的临时医院也可做开刀手术,蒙城县最权威的专家刘在德任院长。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一天晚上,工地上拉来一位病人,歇斯底里的叫着肚子痛。刘院长检查后,让来的几个民工把病人绑在架车上,拉着架车在有砖头的场地转圈跑。开始,病人绝命的叫骂,几分钟后变成呻吟,再后不吭声了。我以为此人休克了,刘院长喊停,摸摸病人肚子说:小伙子,你少挨了一刀,肠梗阻解开了,回去休息几天。后来,我问刘院长,肠子颠断了怎么办?院长说,只好开刀了。我感叹,真是医高人科学的胆大。这时工地出现一种现象很震撼,那就是傍晚快放工前半小时,不知从什么地方起头,吼——吼吼——……震耳欲聋,此起彼伏,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每天如此,准时准点,绵延几十里,不可思议。我有几种猜测:也许是使用了机械,劳动强度小了,大家心情舒畅,欢呼欢呼,庆祝庆祝;也许是看到六年的劳苦即将完成任务,放松放松,发泄发泄。也许是庆幸自己胳膊腿还在,小命没留在工地上。也许民工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的未解之谜!这吼声一直持续到全部任务完成。当大家拆了庵棚,坐在架车上,几十辆连在一起,由手扶拖拉机带着,像小火车一样,慢慢地向家的方向爬行时,每个民工的脸上都是满满的笑容,满满的获得感。这笑容来自内心完成任务的喜悦,现在回家了,怀里还揣着几个斤把重的白馍,让迎接自己的老婆孩子喜出望外。

  回顾茨淮岁月,往事如烟。真是时代造就英雄,这不计其数的民工,六年如一日,任劳任怨,从农村来到农村去,多少汗,多少累,多少苦,多少难?到现在,50年了,把这些事说给子孙听,他们大多不屑一顾,躲躲闪闪,不愿评论。我曾问过他们,如果让你拉一天几百斤重的架车,有啥要求?回答是,给几百元一天?只管吃呢?回答是,吃龙肉也不干!我想,现在重温茨淮岁月,就是让子孙们知道。那个时代,干部们无私地服务,不图名利;那个时代,民工们无私地劳动不图报酬,这就是茨淮精神,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伟大的,还应继续发扬。最后,我用《道德经》十二章老子的一句话结束:“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伟大的茨淮精神永存!

   张沛然、郭战领、徐君——中国雷锋报社蒙城学雷锋工作站

【责任编辑:高帅】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脚注信息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路2号中盛大厦 邮编:100038 
电话:010-53352622 监督:010-57187769    
Copyright:中国雷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底部信息
自定内容
底部信息
自定内容
底部信息
多行文字
中国雷锋网是以“弘扬雷锋精神、传播雷锋文化”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政策理论为研究方向,紧密联系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聚集各方面的人才和力量,为共同促进雷锋精神、雷锋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多行文字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雷锋网”的所有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多行文字
合作:010-53352622
监督:010-57187769
投稿:zglfbbjb@163.com
自定内容